當清晨的第一縷朝陽出現,也就意味着一天勞作的開始;當星辰開始滿挂星空時,忙碌一天的鄉村也安靜下來了。今天也是我們入駐村莊扶貧調研的第12天,在這12天裡我們親身體會了鄉村生活條件的艱苦與不便,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樸與熱情,了解了鄉村經濟發展的困難和無奈。
萬家燈火,照亮辛勤勞作之心
清晨我們迎着朝陽走訪,在走訪的路上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村民背着竹簍或者挑着水果在路邊行走。因為綠溪口村是最接近縣城的鄉村,這裡的很多村民每天清晨就去縣城打臨工或者摘下自己家的水果去縣城售賣,到了晚上八九點才回到家結束這一天的勞作。就是這麼一盞燈照亮了村民歸家的路;每一滴從面頰滑下的汗水見證了村民一天的辛勤勞作。


蜿蜒小路,承載脫貧緻富之夢
一條小路,是一個村組裡每個人進出村莊的必經之路。一條小路,承載着每一個貧困戶想要脫貧緻富的夢想。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在這條小路上蹒跚行走;四五十歲的人在這條小路邊耕種勞作,兩三歲小孩在條小路上牙牙學語。就是這麼一條小路它見證着一個村莊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們在走訪大比坳村這個村莊時,因為有些村組在深山之中,交通十分不便,在和村民的交流中他們也都談及到希望把這條路能夠改造好,從而方便村民出行。

潺潺水源,灌注身心富康之田
水是萬物之源,它承載着維持每一個生命的光榮使命;同時它也是每一個農戶是否身心健康,每一個鄉村經濟能否得到發展、每一個縣鎮如何進行大局規劃的關鍵因素。在我們走訪的蘭絲垅村裡,由于地勢較高,每逢幹旱季節,水資源匮乏,導緻村裡種植的水稻、柑橘等農作物幹枯。在這樣一個“靠天”吃飯的鄉村裡,沒有了水就等于沒有了收入,村民們都殷切的希望能夠把水渠建設改造好,把入戶的自來水重新改造好,能夠給村民一個便捷、幹淨的用水環境。


百畝果園,情系兩地康達之路
一片果園,帶動村民的經濟發展;一片果園,牽動産業結構規劃;一片果園,落實脫貧攻堅政策。我們在走訪綠溪口桃子産業園中了解到這個産業園區建設在毛坪村而非本村,因為這樣既能解決毛坪村貧困戶的日常勞作收入又能帶動綠溪口村的經濟發展;同時該産業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和專業的管理技術提供,為桃子的産量與品質提供了關鍵的平台。産業園的發展資金取于民,歸于民,為以後各村莊産業模式的拓展與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精準扶貧,行百裡者半九十
扶貧工作貴在堅持,貴在精準,每一項工作需要落到實處,精準到戶,沒有一份堅持的毅力和為民擔憂的責任是很難把工作做好的。在走訪的10幾天裡,我們深刻的理解到基本幹部的艱辛,群衆殷切希望脫貧緻富的夢想。相信在黨中央和湖南省委的領導下,基層幹部會将扶貧工作堅持到底,扶貧工作會越來越精準,人民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文/向洪亮、徐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