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光陰荏苒,他告别曾陪伴他三年的新聞通訊社,開始走向自己新的征程。他來自電氣1383班的譚崇茁,曾任新聞通訊社社長,曾獲得“十佳學生幹部”、“優秀宣傳工作者”、“優秀共青團幹部”等榮譽稱号。
信念:付出總會是有回報的
在大學這個放縱者的天堂,堕落者的地獄中,他并沒有因脫離高考的枷鎖而放縱自己,反而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想在大學裡通過努力彌補與别人的差距,“自己既然無法改變眼前的現狀,隻能改變自己。”于是剛入學就加入了學習部,但是他發現部門工作跟學習不可完美兼得,于是他果斷地退出了學習部,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對于高數這一門高危挂科的科目上,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說到大一的高數還說挂了科時,他有些無奈的笑了笑,“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一定有回報的,但我知道不努力就一定沒有回報”譚崇茁大一時的自我勉勵和堅持為他之後的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從激情澎湃到責任擔當
譚崇茁一直很詫異他竟然會接到我們的專訪,他說他曾是新聞通訊社的社長,他深知能夠接到新聞通訊社專訪的都是很優秀的人,“我感覺我可能是所有被專訪的人裡,最不優秀的吧。”他很是謙虛的笑着說。在被問到擔任新聞通訊社社長之後是如何處理學習和部門之間的關系時,譚崇茁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會優先部門的事情,先把學習放一放,因為自己的事情是可以在事後抽出空閑的時間去彌補的,但是集體的事情就很難彌補了。”他為新聞通訊社的發展做出的犧牲或許是我們平時所看不到的,但是功績卻是不可否認的 ,新聞通訊社在他的帶領下一直在走上坡路,這個集體也在譚崇茁的感染下變得更加像一個大家庭,更有愛了。所以才有人會說這樣一句話“學生會像是兄弟,但新聞通訊社更像是親人”。譚崇茁在全社大會時也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想着你能從新聞通訊社得到什麼,而是你能為它做些什麼。”他對新聞通訊社的感受是這樣說的“最特殊的一年還是大三在新聞通訊社當社長的這一年,從頭至尾的激情澎湃、滿腔熱血,到後來的責任、擔當以及離開時的不舍都是很特殊的經曆,應該是以後都不會有的經曆,畢竟在這裡認識到的同學、朋友,獲得的都是最真摯、最真實的感情”。新聞通訊社更像是一個朋友陪伴了譚崇茁走過一段美好的大學生涯。
心路:從敏感易怒到沉着冷靜
當我們崇尚犀利的時候,莫忘記從容的魅力;部門就像一個小社會,剛剛融入集體的他,因為脾氣爆燥,常常為一點小事和别人發生争執,後來他發現鬧情緒根本沒用,他漸漸明白與其花心思發脾氣不如靜下心來處理眼前的問題,這也是他從感性到理性的轉折,從一個敏感易怒的人變成一個沉着冷靜的人,這個過程也同樣值得享受。他覺得新社帶給自己的榮譽稱号并不能算是自己過去三年以來的收獲,真正的收獲應該是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其次就是自己能力的提升。當問及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自己雖然很重情義,但他不會過多的幹涉别人的想法,對于性格各異的人,他的看法是,不管别人是想在新聞通訊社成為耀眼的明星還是隻想做一個安安靜靜的普通人,那都是别人的選擇,我們需要做的是尊重别人的選擇。
選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為一個即将告别大學生活的大四學生,他有很多朋友都在找工作,他選擇考研,而且是跨專業考研,也許當初選擇的專業并沒有帶給他什麼,但至少在大學的學生工作中他看到了自己的閃光點還有自己的不足;他覺得與其踉踉跄跄的去找一份自己不滿意的工作,不如多花一點時間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才有能力去做更多選擇而不是被選擇。“自己還是很後悔沒有投入更多的時間去閱讀,去豐富自己。”譚崇茁如是說。
譚崇茁就是這樣一個人,一旦堅定信念想去做一件事,就願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堅持,對待學習是如此,對過去新聞通訊社的工作是如此,對現在的考研也一樣如此。就如他所說的“人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是不可戰勝的!”



(文/梁沙沙、龍周笙;圖/李雨沁、李宜春;編輯/賀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