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英語1181班的史婷,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是她參加湖南省《感恩為先》演講比賽的開場白,富有感情的演講打動了衆多評委,從多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湖南省級演講比賽三等獎。
每個人心底都有夢想,它是我們精神動力的源泉,為了這個夢想我們一直努力奮鬥着,哪怕這條路上充滿泥濘荊棘,我們還是會選擇義無反顧的向前,史婷也不例外。高中時期,受到同桌的演講比賽的感染,對演講比賽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她也想要的就是做一次演講,想要一個在衆人面前展現自己的機會。現在,這顆種子早已在她心裡生根發芽。
進入大學,平台更加寬了,舞台更加大了,基本上學校的演講類的比賽都有參加。很快,一個機會來臨,省級将舉行演講比賽。她滿懷激情的報了名。為了克服内心的恐懼和焦慮,她會一個人找空教室練習,哪怕是一個字的發音不準,都會影響這整句話,她會為了這一個發音一個面部表情反複練習幾遍,甚至幾十遍,室友都能背的出來了,她讓室友作評委,糾正自己的錯誤,直至正确,力求完美。終于,感恩的心,感動評委。
一個人在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中,難免要經曆自我獨立。因為親人不可能一生陪伴在你身邊。正所謂,花無百日在深山,人無百年在世間。高三的時候,當她還在教室裡緊張應對各種傷腦筋的題目時,突然收到了媽媽出車禍的消息,在當時,可謂是一個晴天霹靂,徹底打破了她平靜簡單的複習生活,幾乎把她拉到了絕望的邊緣!那個黑夜,一個人站在空蕩蕩的醫院的走廊裡,透過那小小的玻璃窗,望着搶救室裡昏迷的媽媽,手足無措,淚水止不住的往外淌,順着她的臉頰滴落在病例上發出的聲響,那時候她才恍然發覺,生命是那樣的脆弱,才真正體會到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悔恨和悲傷!幸好,媽媽脫離了生命危險了,可是她一刻也無法專心上課了,她對媽媽說,我想辍學一年,照顧你,掙點錢,做點家務,明年再參加高考!媽媽頓時大怒,她說:“如果你今年不參加高考,我甯願自己永遠不能夠醒來!每天晚上12點,我看見你房間的燈還亮着,我知道,你為了高考,是多麼的努力着啊!其實我也知道,高中是多麼的痛苦,我隻希望你能夠快點走出來,做回我快樂單純的女兒!你大膽去讀,安心去考,結果怎樣,那不重要,至少你經曆過。媽媽不怪你!”這是偉大的母親,每個人的母親皆如此,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雙親。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緻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将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于心。
在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遭受挫折,被人誤解,受到批評等等。當時是滿腹的委屈。曾幾何時那段陰霾還藏在心底,糾結成一小段暫時無法逾越的障礙。人隻有在經曆了無數次歲月的洗禮後才會逐漸的走向成熟睿智。那時的你再蓦然回首,曾經的陰霾隻不過是人生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如梭歲月裡的一縷馨香。
成功的花, 人們隻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文/施怡、聶觀瀾;圖/汪靜優)

記者與史婷(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