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學校園裡“考證熱”持續“發燙”,各類證書考試的培訓廣告遍布校園,早就有的如英語四六級、駕駛證、雅思、托福、注冊會計師、軟件工程師等,新出現的如托業、物流管理師等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面對社會上種類繁多的各類證書考試,為避免學生無所适從、盲目跟風,我們于4月2日采訪了招生就業辦李儒峰老師。希望從老師的角度,為同學們的考證之路起到一些導航作用。
當問到對如今大學生“考證熱”現象的看法時,李老師回答:随着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大學生成為考證大軍的主力部隊,對次我們表示理解,但同學們對是否參加考證要冷靜思考,不能影響專業學習。通用型證書,如計算機等級證書、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及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證書,這類證書被用人單位看重,成為大學生考證的首選和“必修課”;能力型證書,有托福(TOEFL)成績證書、雅思(IELTS)成績證書、英語中高級口譯資格證書、全國計算機軟件專業技術資格和水平證書等;職業資格類證書,包括報關員證書、單證員證書、物流師資格證書、國家司法考試證書等,此類資格證書範圍最廣、種類最多有條件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去考。學校鼓勵學生在不影響專業學習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考取相應的證書,以積極的态度應對将來的就業。
選擇要考取的證書時,要根據自身專業需求,比如會計專業的會計證、電氣專業的電工證、旅遊專業的導遊證等。有條件的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旅遊的可考導遊證,喜歡駕駛的可考駕駛證。但不能盲目跟風,要把考證當作拓展自己能力的機會。
考證能增加就業的籌碼嗎?李老師語重心長的說:同學們不要錯誤的認為,能給用人單位留下直觀印象是畢業的院校和所持有的證書。無論能力怎樣,院校有名自然會得到認可,而證書則是越多、範圍越廣越好。但事實上,千證萬證難抵畢業證。就業時有專業相關的資格證書會有一定的優勢。與專業無關的證書不一定會有用。很多企業不認為持多種證書的大學生有着與證書相匹配的能力。因此,用人單位更看重實際操作能力。如果畢業生拿證書做文章而沒有具備相當的工作能力,在試用期也将露出馬腳,最終還是會被解聘。隻有通過自身能力得來的證才有意義。
在大學裡,學生應該協調好考證與專業學習的關系,畢業證才是重中之重,學生應在學好自己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再去考其他證書,不能因為考證影響到自己正常的專業知識學習,本末倒置。如果大學生要逃課為代價去搏一張甚至多張所謂的“就業通行證”,實際上是在耽誤自己的主要學業,不應該提倡。
最後,李老師就考證建議大家,不要瘋考證,盲目跟風,要根據自身需要,要有計劃有目标,對考證要有理性的思考,自己花力氣去考,不得弄虛作假。不能耽誤專業學習。對待就業要積極樂觀,證書并不代表一切。(記者:唐振、尹翠婷、周麗穎;攝影:謝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