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終于有時間停下腳步,獨自一人撐着寝室陽台的欄杆,欣賞這廣袤無垠的夜空,今夜的天空注定是不平靜的,國慶中秋兩節的相遇,使得今晚的煙花綻放的無比璀璨,五彩斑斓、一明一暗交相映襯,勾勒出了一張張孩童的笑臉,又圓又大的月亮啊,不知又會讓多少人浮想聯翩,遠處陣陣的鞭炮聲,也趁機叩擊着我的心弦,讓心中的思念之橋搭向了遠在異鄉的家。
談及家,相信每個人的心頭都會有暖流湧動,正因為有了家的存在,才讓這個月圓之夜有了更加深刻的意義,創造出了那段“嫦娥奔月”的唯美神話,同時有了傳說中狼人在月圓之夜撕心裂肺的吼叫,而我也在這樣的節日裡,漸漸的懂得了家的深刻含義,并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從孩童、少年到青年的蛻變。
孩童時的我是稚嫩且調皮的。小時候家裡并不很富裕,而記憶裡童年時最好吃的零食就數奶奶親手給我磨的燒餅粉了,那時候,我還小,咬不動那硬邦邦的大燒餅,奶奶就把壓好的燒餅磨成粉狀喂給我吃,也正因為太迷戀那甜甜的味道,以至于有一次正吃的忘我的時候,沒留意腳下的石塊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而勺子插在了鼻梁的下面,留下了至今都去不掉的疤痕,在我傷好之後,奶奶心疼的撫摸着我的頭,給我講了下面這段燒餅粉的由來,那是有關中秋節的事,奶奶家是以種地為生的,那一年收成不好,再加上戰争年代,能吃到窩窩頭就算是過上好日子了,那年中秋,奶奶一家人把幹了的窩窩頭搗爛,跟做的辣醬混在一起吃,中秋夜,那餐樸素的飯卻讓全家人吃的津津有味,而奶奶也就在這個的啟發下做出了燒餅粉,那時自己還小,并不明白奶奶心中的情愫,隻是一個勁的歪着頭聽故事,但她當時嘴角露出的笑容卻至今清晰的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如同那時候的燒餅粉一樣的甜。
之後,成為少年的我更增添了一份睿智和好奇心。上中學時,代課的地理老師為了讓大家充分的掌握月相的變化,突發奇想的安排了一份長達一年的作業——每天對月亮的變化做記錄,并寫一份詳細的實驗報告,而我的這份作業是在爸爸的陪伴下完成的,就在觀察月相的過程中,爸爸跟我講述了他那時候的中秋節故事,爸爸家中一共兄弟四個,他排行最小,計劃經濟體制下,勒緊腰帶維持生計是常有的事,為了一家人的生活,爺爺常年外出工作、大伯參軍、二伯三伯也幫奶奶打理農事,父親還很小,因此像中秋節這樣的節日,一家人團聚的機會少之甚少,那年好不容易全家人聚在了一起,卻為這分月餅的事發起了愁,六口人的票隻能分到兩個小月餅,這怎麼夠呢?因此,一家人互相推讓起來,都不肯吃,最後沒辦法了,隻得一個月餅分六瓣,雖然大家一口就能把分得的月餅吃完,但那次每個人手中的那一小半月餅卻吃了好久,爸爸那時告訴我說,這是他小時候印象中最快樂的時刻,我默默的點點頭,陪他沉浸在那份幸福中。
如今,邁入青年人行列的我反而更安靜了,顯得成熟了許多。去年的中秋節,我是同爸媽一起在火車上度過的,在即将邁入大學門檻的時候能同爸媽享受團圓之樂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回想着以往一家人賞月、吃月餅的情形,那夜的感覺異常的獨特,爸媽隻是在不停的告誡我如何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如何适應新環境……我聽着,眼眶的淚水竟接連不斷的打起轉來,但都被我強壓了回去,我明白自己已長大,不想再讓他們替我過多的操心了。前幾天,我和爸媽在網上見了面,父親開玩笑地說要跟我争當潮人,并且最近還在學唱一首周傑倫的歌,母親則在工作之餘細心研究她的烹饪書籍,要争取多幾個拿手好菜,而不知此刻的他們又在忙着幹嘛。
家,我的家,一個魂牽夢繞的地方,讓我在度過的二十個中秋之夜都為之牽挂,而今年,又恰逢祖國大家庭六十歲的生日,讓我感慨頗多,回首中發覺,我和我的家在變,中秋節的故事在變,祖國這個博大的家族更是在經曆滄桑歲月後,毅然的發生了讓全世界都震驚的巨變,而這些變化的背後有着深刻的含義,讓我們每個中國人去細細體會。
今夜的月雖會消失,禮炮聲雖會停止,但我相信心中的這份情懷依舊存在。(作者:楊曉莉)